在江苏,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社区治理的面貌,他们就是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更加灵活、效率更高,“新”力量更贴心。
11月13日一早,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紫金小营社区,社工陈堃正在走访社区高龄独居老人。
陈堃今年25岁,这位网格“户户通”,曾是当地一名快递小哥,业绩在网点经常“夺冠”,和不少居民都是老熟人。一年前,通过统一招录考试成为紫金小营社区社工。
陈堃说:“我在当时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看到了社工的一种非常强烈的使命感。当时做快递行业虽然工资更高一点,但是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我到社区之后,因为知道是为了老百姓办事情,感觉自己非常光荣。”
除了通过社工考试,全身心参与社区治理,完美上演“变身记”,更多的新就业群体则是通过“兼职网格员”的身份,发挥“小巷管家”的作用,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
今年33岁的尹同虎,是饿了么骑手小队队长、区域经理,负责红山街道外卖业务。2022年,他偶然向社区反映了有人张贴小广告的情况,社区便聘请他为兼职网格员。
他组织骑手团队,在工作中及时反馈遇到的垃圾乱放、树木倒塌等社区治理问题。今年,社区将他发展为正式党员:“作为兼职网格员,我跟社区之间有个群,通过微信群联系。把一些飞线充电、楼道杂物这些情况都拍给他们,让他们派人过去看一下,然后处理一下。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感到很自豪,我也会引领更多外卖骑手加入这个团队中。”
不止南京,江苏南通市、连云港市东海县等多地,纷纷吸纳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南通市成立96支“江海小蜜蜂”志愿服务队,聘请1200多名外卖配送员、快递员担任兼职网格员。
南通市海安街道新园社区党总支书记顾爱华说,新就业群体数量大、覆盖广、贴近百姓,参与社区治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我们平时走不到的边边角角,他们会及时发现问题,前前后后提供的各类矛盾有几百条。”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花菊香告诉记者,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新就业群体如同血液,会流向每个神经末梢,便于获得海量社会信息。而社区对各类信息,则需进行专业甄别和及时处置:“一个是要把这些新的就业群体,把它组织起来,以组织化的形式,判断遴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社区或者社会。第二个,就是通过专业性的组织,与这种新就业群体组织之间互相对接,来甄别出新就业群体所发现的这些问题和需求。
经过探索和发展,江苏各地纷纷形成体制机制。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不断优化网格治理兼职前哨“九报告+五处置”机制,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如何发挥优势特长融入基层治理等共性问题。
紫金小营社区党委书记汪燕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这样两种方式,来对‘小巷管家’进行一个效能的提升。线上主要是通过微信群,线下通过在每个社区设立宁小蜂驿站,包括组织一些集中的培训,提高他们在业务方面的能力,能够补充到社区治理的这个力量当中来。”
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社会工作会议上,有一项内容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那就是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
目前,我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24条措施,健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开展“街道吹哨、小哥报到”“小喇叭”“随手拍”等活动,推广“食安啄木鸟”“先锋车队”“江城哨兵·小哥码”等做法。
省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办公室周伟表示:“探索建立‘先锋指数’积分管理,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担任社区网格员,带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做好平安创建、社区服务等工作,在服务社会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