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把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江苏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目标牵引、勇于实践探索,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田洪。
问: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近期中央又专门召开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江苏在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答: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是党建工作必须占据的阵地。我们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强基固本工程,重点实施“六项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号召力。每年安排1000万元左右,依托全省党支部书记学院民企分院、张謇企业家学院等阵地,抓好党组织书记、高管教育培训。印发省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推进行业党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行业党委书记年度“书记项目”,不断提升“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工作水平。二是严密组织体系,增强支撑力。实施“双有”目标提升行动,全省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有单独党组织比例达92.6%,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3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有党员比例达97.5%。深化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全省累计持证党务工作者达1.43万人。三是有效服务管理,增强凝聚力。制定实施加强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小哥医院”“小哥食堂”“小哥公寓”“助新成才”等关爱凝聚项目,省市县委“两新”工委和相关行业党委直接联系2564个新兴领域党组织、2000多名新就业群体代表,健全以党支部和党员为重要渠道的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建立诉求直报点和直报员制度,分级分类推动解决。问: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新兴领域规模庞大、发展活跃,已经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在推动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各类群体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江苏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答:党建的目标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有力助推党的事业。我们紧扣全省发展大局、党建全局,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一是助力产业升级。深化党建强企惠企实践探索和产业链党建助力行动,深入一线开展“链上千企”调研,建立产业链党组织858个,联结企业6.7万家,组织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双走进、双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四师助企”行动,组建财税、科技、金融等“红色帮帮团”“护链先锋队”,进链入企开展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实施“千会牵手第一书记,联村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村会加强资源对接、需求对接,找准最佳连接点、最优结合点,已有712家行业协会商会结对73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形成项目计划769个,投入资金超亿元,实现互促共进、互利共赢。三是助力基层治理。探索开展从“党员小哥”“优秀小哥”中选聘兼职网格员、招录社区工作者试点工作,全省选派4000余人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带动12.2万余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创设党员“先锋指数”,推动组建326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小巷轻骑兵”服务队、“保通保畅”先锋车队,组织6000多名网约配送员开展“食安啄木鸟”行动,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作表率、当先锋。问:江苏将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答: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部署,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突出分类指导,制定实施新兴领域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凝新”。实施新兴领域党员“新心向党”教育培训计划,抓好企业主要出资人、高级管理人员、年轻一代企业家以及社会组织负责人、新就业群体中党员的教育培训,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党的周围。二是强化组织覆盖“联新”。持续深化“双有”目标提升行动,推动民营企业500强、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提质增效,完善党组织和所在单位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持续加强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基层站点建设”专项行动,有效引导广大新就业群体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强化助力发展“焕新”。总结推广一批党建强企惠企典型经验,深入实施产业链党建助力行动,持续深化“千会牵手第一书记,联村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通过志愿服务等载体参与基层治理、行业治理。四是强化服务管理“暖新”。制定实施“情暖苏新”关爱新就业群体政策措施,推进“友好小区”“友好商圈”等场景建设,推广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所码,把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有效落实到新就业群体。五是强化组织保障“强新”。建立健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各级“两新”工委运行机制,组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班,增强推进新兴领域党建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