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服务主题宣传月。近年来,江苏多地多部门纷纷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通过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下午四点半,在镇江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儿童关爱之家,一场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正在进行。四牌楼街道未保站的社工通过动画演示、案例分享等形式,带领当地留守儿童们认识“开心、生气、害怕、伤心”四种情绪。
社工周露告诉记者,通过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方法,他们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关怀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针对辖区困境儿童,流动留守儿童看护难的痛点,我们也通过‘四点钟小课堂’等方式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开设非遗传承课堂、历奇成长体验等特色课堂。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服务200多场次,服务人次8000多人次。”
今年以来,镇江市打造“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专业社工+志愿者”工作法,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精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儿童保护,离不开公检法部门共同努力。苏州昆山市司法局常态化组织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题的模拟法庭活动,邀请司法社工介入,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8组家庭通过沉浸式参与恶意伤害案件庭审模拟,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共同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未成年人小刘:“我知道了遇到欺负不能沉默,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法律会保护我们。”
学校社会工作方面,江苏各地同样创新机制。苏州市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立“财政保障——标准引领——全域覆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市直属学校全参与、县市试点全覆盖,逐步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社工+N”协同模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会工作服务站、志愿服务站“三站融合”模式,建立“家——校——社”协同社会工作服务支持网络……江苏各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同样创新工作方法,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蓝天。南京市鼓楼区青雁未成年人关护中心社工 肖惠文介绍:“我们联合创新构建‘分级干预体系’,对涉罪未成年人实施‘个性化帮教档案——心理行为矫治——社会功能修复’三步疗法,对普通青少年则通过法治教育、情景模拟课程与社区志愿服务实现犯罪预防。截至目前,累计为950名未成年人提供个案服务。”
目前,江苏共有16.5万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社会工作师84人,包含大量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下一步,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将着力推动未成年保护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质扩面,不断提升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和人群覆盖面,持续强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推动营造关爱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浓厚社会氛围。